主页 > 新闻动态 > 新闻资讯
新闻动态
联系我们
  • 13384140006(同微信)
  • 024-43625199 官方网站:http://www.bxxlhyxh.com/
  • service@bxxlhyxh.com
  • 辽宁省本溪明山区水塔路11栋6号
新闻资讯 主页 > 新闻动态 > 新闻资讯

从两个字,可以看出一个孩子有没有心理问题

来源:本站整理        发布时间:2023.10.12        浏览:360 次
曾看过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李玫瑾教授的一个节目,李教授长期从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,她谈到:经常遇到一些有心理问题的人,找我们咨询。(我们就会)看这个人什么表现。他如果说:哎呀,这个事儿吧,我觉得我也有点不对,但是当时我觉得他那反应有点过当。他的描述中,你、我、他都用的话,这个人就是比较正常。他如果上来就说我怎么样、我怎么样、我怎么样,他的整个(描述)过程全是「我」,你就知道这个人他整个没有反
曾看过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李玫瑾教授的一个节目,李教授长期从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,她谈到:

经常遇到一些有心理问题的人,找我们咨询。(我们就会)看这个人什么表现。
他如果说:哎呀,这个事儿吧,我觉得我也有点不对,但是当时我觉得他那反应有点过当。
他的描述中,你、我、他都用的话,这个人就是比较正常。
他如果上来就说我怎么样、我怎么样、我怎么样,他的整个(描述)过程全是「我」,你就知道这个人他整个没有反思。
这样的人,就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。
李教授的说法,也许相对绝对了一些,但是不可否认,生活中的表达方式,的确对一个人有很大的影响。

一个凡事都以「我」为中心,不懂得换位思考和对事件进行反思的孩子,成长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各种问题。
他可能会很难交到知心的朋友、被同学、同事、领导疏远,自己也可能陷入纠结、困惑之中,人生很难得到平和的幸福。
而换位思考和理性看待问题的能力,都很难速成,非要父母在生活的点滴中言传身教才行。
今天想专门跟大家分享一些日常生活中,跟孩子沟通的技巧和培养换位思考能力的技巧,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

遇到孩子出现问题
多描述,少说「你」

前几天我看到一位妈妈的反思,她说自己打开冰箱拿水果,手一滑,一盒桂圆掉了下来,散了一地。
女儿看见了,急忙跑过来帮她捡,有几个滚到冰箱底下了,女儿就拿起扫把,趴在地上帮忙把桂圆拿出来,然后抬起头冲她甜甜的一笑。
这位妈妈说,那一刻,她真的很想跟女儿说一句对不起。
因为她试想,如果是女儿她把水果散了一地,自己绝对会骂她。
应该会有点生气的说:你怎么这么不小心,东西都拿不住,你自己捡起来吧!

这位妈妈还感慨道:女儿犯错,我总是第一时间出来指责甚至大声吼她,我想她以后不再犯同样的错误!而我犯错的时候,女儿只是跟我站在一起,共同改正!

其实这位妈妈之前对待女儿犯错的态度,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特别常见到。
这种指责性的批评,往往把重点放在了「你」身上——你不小心、你太笨了、你怎么这么不争气、你真胆小。
孩子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,对问题的归因就容易出问题。
要么容易自己变得很自卑,产生习得性无助,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。要么就想方设法逃避责任,把什么事情都推到别人身上。
更好的解决方式,其实是用中性的语言来描述问题。
比如孩子把衣服乱放,父母不要直接说:
跟你说了多少遍了,回家换下来的衣服别乱扔,你这样邋里邋遢的,将来怎么办?
可以直接描述问题:衣服没有放好。
一般情况下,孩子就会把衣服放好了。
如果还没有,可以试试运用马歇尔·卢森堡博士提出的非暴力沟通公式:
观察:描述我所看到的和听到的+感受:诉说自己的真实感受+需求:说出自己现在的需要+请求:说出具体的要求
我看到沙发上有很多脏衣服+妈妈喜欢家里干净整洁,这样的房间让妈妈感到不舒服+我累了一天,想要个舒服的环境+你能在 9 点之前,把屋子整理好吗?

这样的句式是不带攻击性的,更容易得到孩子的配合。


编辑:董浩

审核:袁明忠

客服:024-43625199 官方网站:http://www.bxxlhyxh.com/
手机:13384140006(同微信)
地址:辽宁省本溪明山区水塔路11栋6号
辽ICP备20006916号-1    技术支持:逐日科技   
  • 关注我们
  • 关注我们
返回顶部